腾飞的中国印刷业
2023-03-17 来源:扬州机械信息网
腾飞的中国印刷业
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包装印刷业的发展。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了四大印刷中心,据闩国印刷协会公布数据显示:全球商业书刊印刷总值4210亿美元中,美国1600亿美元,占38%;日本740亿美元,占17%;德国205亿美元,占5%;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印刷业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飞速发展,中国大陆已达340亿美元,占8%,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更是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珠三肴(包括香港)的印刷总值约90亿美元,占2.1%,排名第四,成为国际印刷加工集中地之一。预计2010年全球印刷市场规模将达到5520亿欧元,美国将继续保持其最大的印刷市场地位,2010年其市场总值将达1670亿欧元左右。日本居第二,估计市场价值可达810亿欧元。受势头强劲的中国和印度市场的驱动,亚洲印刷市场将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2006-2010年期间,中国市场会达到500亿欧元,而印度将会达到130亿欧元。德国将会以其320亿欧元的预期市场规模而拥有西欧最大的印刷市场。东欧的市场正在壮大,到2010年预期规模可达到130亿欧元,波兰的发展速度将是最快的,在2010年可达20亿欧元的市值。2010年,预期包装印刷将会是全球占有量最大的印刷品市场,以1670亿欧元的市场价值总据总体规模的近30%。传统印刷工艺的市场保有量会相对下滑,主要的赢家将会是数码技术,到2010年,其在所有印刷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将会从4.6%提高到15.5%。
近年来,中国经济逐步进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过渡的“经济转型期工”。与中国经济发展紧密相伴的包装印刷业也随之进行调整重组,处于由包装印刷大国迈向世界强国的途中。而对印刷微利化的现状,积极发展绿色包装,绿色印刷,探索印刷标准化与国际接轨,以园区化推动产业发展已成为中国包装印刷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与典型特征。目前以劲嘉、星光、勤达、雅昌等印刷集团开展印刷标准规范的积极性,展示行业微利时代新竞争方式。
中国已跻身世界包装和印刷大国行列,但中国还远非世界印刷和包装强国,其主要差距是印刷工艺技术、印刷管理和印刷工人的技术素质低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均年产值只有1.06万美元,而美国人均年产值16万美元,日本人均年产值18.5万美元,德国人均年产值17.08万美元。其二、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还弱,这不仅仅反映在支柱产业上,同样也反映在包装印刷行业。改革二十多年来,中国企业花费巨资依靠引进大量印前、印刷、印后加工生产设备,海德堡、罗兰、高宝、小森、三菱、马天尼、克里奥、爱克发等等世界著名印刷设备供应商都视中国为进口大国,其中不少还是重复引进,政府部门却没有帮助企业去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以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实现跨跃式发展。CTP技术、胶印机连线技术的知识产权掌握在外国业界手里,套筒技术、冷烫印技术也是国外的创新。30年来中国印刷机制造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距离,这都是因为中国的创新能力不强所致。其三、包装印刷业由于行业门槛较低,70-80年代,行业利润较高,因此产业扩张迅速,特别是近十年来,每年都以两位数并高出经济增长率2-5%的速度高速增长,其中一部分是目引进重复建设,比如凹印机在云南一个省就有50多条生产线,据了解实际开机率大约60%多一点。平版胶印机都有那类似情况,这都是加剧这一行业恶性竞争的因素,这些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企业之间相互压价,惨烈竞争,把整个行业拖入了微利甚至亏损的深渊,微利化这一趋势看来近期难以扭转。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包装印刷行业的高速发展,新兴的民营印刷企业随着蓬勃发展,形成小而多,泛滥成灾,迫切需要进行资源大整合,必需走规模经济的道路已成为民营资本企业的大趋势。包装印刷园区建设已成为各地政府和业内外人士的热门话题,许多地方都倾力投入“包装印刷基地”、“包装印刷城”、“包装印刷产业园”犹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遍地开花。如北京印刷产业园、广东中山的中国包装印刷基地,广东的国际包装印刷城、浙江温州的中国印刷城、江阴的软包装生产基地、河北雄县的中国北方塑料印刷基地,上海的国际包装印刷城、沈阳的东北包装印刷城、西安6000亩印刷包装生产基地建设方案的通过评审……。近两年,珠三角印刷产业带、长三角印刷产业带、环渤海印刷产业带,还有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印刷产业带等等新名词、新概念不发而出。园区建设调子呈现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这些园区的形成,将高密度集聚同一行业的企业群,将大大促进企业经营意识,经营环境和作业流程的改善。园区通过许多知名企业(设计、研发、培训、物流)、有特色的企业包括包装印刷器材供应商的入驻 ,产生企业集聚效应,通过差异化发展,形成错位竞争。区内的企业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加工特点不尽相同、各种工艺加工设备的互补,使各企业的设备充分发挥其资源的利用率。园区内发展仍将是今后数年内包装印刷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建设好园区需要在各种软硬件设施、配套管理、园区定位等方面不断完善,提高创新办园意识和能力,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广东省有印刷企业16000多家 ,年产值在700亿左右,主要集中在珠三角。深圳的印刷企业也在高速发展,截止去年12月,深圳已有2024家印刷企业,年产值突破200亿,从业人员16万,成为全国三大印刷基地之一。2005年全国行业百强深圳就占有19家,前一、二、三名都是深圳企业。去年深圳市政府将文化产业纳入第四大支柱产业。印刷业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6.06%,印刷业又成为文化产业的大户。政府部门正在加大力度扶持印刷的发展,也在积极推进深圳印刷集聚基地的形成,建立印刷材料、印刷质量检测中心,失去印刷规格标准化的制定和实施,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素质等。
二十多年来,深圳印刷业的发展应归功于政府引进了一大批有实力的外资企业的进入,从而带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目前如劲嘉、鸿兴、中华商务、当纳利、凸版、万里、力嘉、贵联等企业。一大批外商企业的进入不但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同时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育出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这些人才遍布全国各地。
近几年由于长三角、环渤海区域印刷业发展势头迅猛,迅速改变了印刷市场的结构,北书南印的市场渐已消失,使深圳印刷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去年深圳的国内印刷市场受此影响造成严重萎缩,其萎缩大约为70-80%左右。惨烈竞争局面明显,微利化时代已成现实,特别是小型企业面临市场严重挑战。深圳印刷业怎么办?我候从以十几个方面去思考和探索。
一、必须调整心态,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实话集群规模经营的新路子。
二、经营市场向外,依托港口优势、拓展海外市场,建立全球经济平台。
三、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效应意识,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要打造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要处理好经营与管理的关系,导入世界先进的现代管理体制,使企业经营管理与国际接轨。
五、深港联合,联手建立产业平台;深港两地协会组织互通信息,建立共同发展机制。
六、加强技术素质培训,培育出一批能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骨干队伍。
七、积极失去印刷行业标准化,建立示范基地,提升中国印刷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信息来源:广东印刷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上一篇:水泥企业发展砂石骨料生产的优势与不足【资讯】
- 下一篇:现代包装设计的定位